自从2013年的9月7日和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访问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来,2018年已是“一带一路”(Belts and Roads Initiative)国际合作的推进的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积少成多,取得了长足进展。通过高层引领对接,双边、多边合作遍地开花,公共外交助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总体布局、政策规划、基础设施、贸易发展、金融合作、人文交流、能源资源合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各国长远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顺应世界经济变化的“一带一路”倡议
市场是交易的集合,交易是两方或多方的链接(link)。世界市场有着类似因特网(Internet)的拓扑结构:大型市场空间像服务器那样,以大量的交易同世界各地相互联系,而处在非中心位置的市场则往往需要以大型市场为中介才能相互联系.
国际经济制度是为了世界市场的运行而建立起来的制度,可以比喻为因特网的协议体系。当今的国际经济制度奠基于二战后。1947年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一起,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底层架构,这个底层架构意在促进商品与资金的跨区域流动。这个基本框架自从二战后形成以来,没有发生过大的改变,并作为全球化的底层架构发挥了巨大作用。
而到了当今时代,国际经济合作的模式发生了诸多变化,传统的全球化框架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因此需要做出多方面补充,可以比喻为“打补丁”。概括来说,当今世界经济有三方面的显著变化:
一是新兴贸易方式兴起。传统上经济规则是以关税为基础的,即围绕商品贸易,在商品的过境环节即通关方面寻求便利化。而新兴贸易方式在内容上则超出传统的经济规则所涉及的领域。随着服务业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贸易方式广泛快速发展,经济交往与合作领域往往延伸到各国境内,例如电子信息服务等。
二是贸易机制与投融资机制之间关系变化。当今是全球价值链时代,投资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紧密,变得不可分割。一个产品生产当中就可能涉及到大量不同形式的贸易。例如生产手机、电脑的供应链,都涉及全球几十个国家。其中既涉及到服务贸易,也包含传统贸易;既有成品贸易,也有原材料贸易。如果一个企业在母国以外投资建立组装厂,投资行为和贸易行为就会联系在一起。这并不是把整个生产链条转移,而只是把整个生产过程当中组装部分转移,这就涉及到如何把投融资机制整合到区域一体化框架当中.
三是世界市场的宏观结构变化。国际经济制度中,存在大量把跨大西洋市场设定为“默认服务器”的制度安排。跨大西洋市场从地理面积和人口数量来说,在全球所占比例不高,但曾经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主导性的份额。例如,西方七国(G7)最高时曾在全球总GDP当中占比87%。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跨大西洋市场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较快,2017年已不到49%。相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并且每年中国经济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30%。当跨大西洋市场规模最够大、足够活跃,能够与承担“服务器”角色安排的时期,国际经济制度的运行就比较顺畅,但当跨大西洋市场已经高度饱和、增长速度缓慢,不足以与“默认服务器”地位相符时,国际经济制度就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并在很多时候成为世界大部分区域和人口持续发展经济的阻力.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针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和国际经济制度不足,提出的建立一张新的国际市场网络的倡议,五年来经历了从理念到行动、从高层倡议到分层落实、从双边合作到全球峰会、从一国主张到进入联合国文件的历程.

“一带一路”为世界提供新的机会空间
市场是交易的集合,机会空间的大小决定着成交量的多寡。“一带一路”的提出,为国际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机会空间.
横亘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她拥有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7%以及全球总人口的60.6%,却在近代以来一直被当做世界秩序中的边缘地区。大约1.3万年前,人类的文明开启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大约五六千年前,贸易路线已经把亚欧大陆从东到西联系起来,并且从那时起直至今日一直在不断地塑造着人类文明。这条联系起史前、历史与当代,东方、中亚与西方的伟大贸易路线就是“丝绸之路”。近代以来,海上贸易的发展曾使丝绸之路相对黯淡,然而,今天,“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让亚欧大陆重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施蓝图。与人类文明史同样长久的交往历史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将在蓝图的串联下,把亚欧大陆联结为一个整体.
“一带一路”路径建设是通过“六大经济走廊”编织沟通与环连欧亚非的经贸和交通网络: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不仅把最具经济活力的东亚地区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联系在一起,同时畅通了连接波斯湾和地中海的经贸之路,为亚欧大陆腹地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则将欧亚走廊的经济效应辐射到了南亚、东南亚、印度洋、南太平洋地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合作、金融合作、生态环境合作、卫生健康合作、海上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等八个微观合作领域。通过实现微观领域的对接,逐步形成一个水平更高的共同市场,创造出更大的机会空间.
“一带一路”还将为未来的区域一体化乃至全球化提供新的标准:在政策沟通方面,推进从G7秩序到G20为首要平台的多平台化转型;在设施联通方面,打造从“跨大西洋”到“亚欧大陆大联通”的全球基础设施网重心转移;在贸易畅通方面,倡导从降低关税到“贸易与投资便利化”的制度关切升级;在资金融通方面,促进从美元融资体制到多元化本币融资体制的变化;在民心相通方面,引领从“文明的冲突”到命运共同体的方向选择.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了战后国际经济制度的严重缺陷,而直到今天世界经济都没有走出这场危机的阴影。在这一背景下,有着自然地理与人类文明史双重基础的“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广泛欢迎,反映了全球对重塑国际秩序的普遍愿望. “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以及新的合作标准,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把未来发展引领到优势互补、休戚与共的新路上来.
“一带一路”为什么取得超预期的进展?
市场是交易的集合,加入更大的集合将获得更多的机会.
五年来,“一带一路”不断创新合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和跨区域合作,形成从官方到民间的多层次合作网络和机制。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一带一路”参与方逐步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布局如下:
“一带一路”建设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 |
具体布局 |
一项顶层设计 |
“一带一路”领导小组 |
两条共建主线 |
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
|
三大共同体 |
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
四大丝路 |
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 |
五大原则 |
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 |
六大经济走廊 |
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
八大合作方向 |
基础设施、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
|
(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资料整理)
“一带一路”的进展首先体现在获得国际社会热烈响应。中国在诸多重要国际平台上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都得到了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的热情回应。在G20杭州峰会上,中国作为主席国积极推动与其他G20成员在中东问题、中亚问题、气候问题等领域对接合作的可能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建自由贸易区,通过关税减让,取消非关税壁垒等措施扩大金融、旅游、投资、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中国欧洲国家的合作也日益深化,欧盟的“容克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发展迅速,贸易物流往来频繁。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三国达成《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
“一带一路”的进展其次体现在大幅度促进贸易与投资。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了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据《“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 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0.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增速快于其他国家。另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国企业共在“一带一路”沿线 20 个国家建设 50 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 180 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税收和超过 16 万个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的进展还体现在提高了沿线区域融资能力。2017 年 3 月,亚投行(AIIB)实现首次扩容,成员数量增至 70 个,超越亚洲开发银行成员规模,成为仅次于世界银行的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此外,“一带一路”建设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在国际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中两个方向的使用规模稳步上升,在国际上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跨境收支占本外币跨境收支的比重迅速上升.
“一带一路”沿线金融服务能力
金融机构 |
成果 |
亚投行 |
成员总数增至84个,42个为沿线国家,批准20多个投资项目,总额超过37亿美元。
|
丝路基金
|
已签约17个项目,承诺投资70亿美元,支持项目涉及总投资金额达800亿美元。 |
中资银行 |
6家中资银行在沿线19个国家设立80多家分行、子行、代表处等;中国银联卡覆盖沿线50多个国家、超过400万商户和40万台ATM。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
为沿线近20个国家合作项目各种类型保险服务;与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国签订合作协议。 |
(根据刘伟主编《读懂“一带一路”蓝图》整理)
“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以及新的合作标准,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实现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把未来发展引领到优势互补、休戚与共的新路上来,受到广泛欢迎,因此取得了超预期的进展.
편집자 주 - 이번 특집 중 중국 필자 글은 중국어 원본을 함께 싣습니다. 이는 중국 필자와 관계자들이 이번 특집을 이해할 수 있도록 고려한 것입니다. 한편 일부 번역이 매끄럽지 않거나 중국식 표현이 있는 것은 원본에 충실하도록 번역을 했기 때문입니다